top of page

搜尋結果

找到 109 項與「」相關之結果

  • 太上玄門早晚堂功課經 Scriptures of Taoism for Exercising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收藏地點|澳門吳慶雲道院 南北朝以來,《太上玄門早晚堂功課經》已是道門弟子及信徒早晚必習的科儀功課。透過讚唱《澄清韻》、《步虛韻》及《吊掛》,以供水敬香,念神咒以淨心安神,諷經文以聞經悟道,誦諸神聖誥,以修習諸尊神之訓戒,詠《斷障文》及《懺悔文》,懺除過咎,罪滅福生,頌《發願》祈禱吉祥,國泰民安,增福延壽,最後回向諸神聖眾,志心皈依無上道、經、師三寶,功德果滿。此《太上玄門早晚堂功課經》為同治四年(1864),廣州三元宮木刻藏版。 禮儀⽤品 紙質書 / 5cm x 21cm x 29.5cm 同治四年(1864) 廣東廣州 展品產地、國家 / 中國

  • 中文書法作品 Chinese Calligraphy Artworks

    該詞首見於明代伊斯蘭教學者王岱輿所著《正教真詮·參悟》。清代伊斯蘭教學者劉智在《天方典禮》(卷三)繼王岱輿之說,通過生動比喻進一步解釋其義,他說:「觀草木之搖曳而知有風,睹翠綠之萌動而知有春,視自身之靈敏而知有命,參天地之造化而知有主」意即人們通過對造物主安拉的被造物(自然與社會現象)加以參究,從自身和萬物的存在和運動中,以悟覺造物主安拉的確實存在。劉智是清初中國穆斯林學者中的佼佼者,在他那裏,伊斯蘭哲學完成了由阿拉伯源文化到中國儒家本土文化的轉型,劉智被後世贊譽為「聖教功臣」、「大伊瑪目」,他繼承和發揚了前人的思想,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伊斯蘭教認主學。 書法 130cm X 70cm

  • 《新教在華傳教前十年回顧》A Retrospect of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Protestant Mission to China

    《新教在華傳教前十年回顧》是研究馬禮遜生平和事蹟的重要史料。這部書與《馬禮遜回憶錄》中收錄了馬禮遜的日記、信件以及間插的時人評論及背景介紹,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聖經中譯、西方漢學史等的重要原始資料。 文獻 紙 / 19.5cm x 27cm 作者 / 米怜 出版地 / 中國河南省

  • 弘揚世界大同的《巴黎談話》Paris Talks

    收藏地點|巴哈伊教澳門總會 阿博都―巴哈,童年8歲開始囚禁及流放的生活,獲得有限制的人生自由時已經超過60歲了。1911年,以68歲高齡親赴西方,在巴黎及倫敦作了大量關於世界和平及新世界秩序建設的演講,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本書是這些演講的速記稿經由整理而成的,它系統闡述了人類集體生活邁向成熟期以及人類一體的相關原則,高屋建瓴,雄辯揮灑,深入淺出,旁徵博引。本書以數百種語言出版,而中文版也在上個世紀30年代第一次面世,為巴哈伊文獻中最暢銷、影響最大者之一。 阿博都―巴哈(1844年5月23日-1921年11月28日)是巴哈伊信仰的創立者巴哈歐拉的長子。在1892年,祂父親在遺囑中任命他為自己的繼任者和巴哈伊信仰的領袖。 文獻 紙質 / 22cm x 15cm 1932年 作者 / 阿博都-巴哈 編者 /(譯)曹雲祥 出版地 / 台灣 展品產地、國家 / 中國

  • 阿拉伯文銅香爐 Incense Burner with Arabic Art

    收藏地點|嚤囉園 中國伊斯蘭教使用的金屬器中的爐器非祭祀器皿,而是家庭和清真寺用於熏香清潔空氣的。明代的爐器中有皇帝敕賜給各地回回掌教者,陳設於清真寺中,以彰顯其政治地位和不凡的身份。清真寺及穆斯林家庭中藏有宣德爐,成為當時獨特的擺設。中國穆斯林使用的香爐多鑄有《古蘭經》經文。圖一:阿拉伯文意思是「大能屬於安拉」,圖二:「穆罕默德安拉之使者」。 生活用品 銅製 / 6cm x 2.5cm x 6cm 明、清時期

  • 中阿文書法作品 Calligraphy Artworks

    中國穆斯林的文化藝術是豐富多彩的。在中華民族文化歴史的創造中,與全國人 民一道,為祖國文化的昌盛,為民族藝術的繁榮,譜寫了一篇篇、一曲曲美麗的樂章。早在一千多年前,伴隨著阿拉伯語言文字的逐步統一,阿拉伯書法也隨之開始形成。伊斯蘭教的興起與傳播,促使阿拉伯書法迅速發展。阿拉伯書法傳入中國後,在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交流、融會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自己獨立風格和特色的阿拉伯書法藝術。是兩種文化的重新組合,是一種新型文化藝術的誕生,這就是具有中國風格和特色的阿拉伯書法藝術。 書法 上70cm x 130cm,下32cm x 95cm

  • 《古蘭經》瓷盤 Quran Scripture Porcelain Plate

    《古蘭經》第72章精靈(鎮尼)[18]一切禮拜寺,都是真主的,故你們應當祈禱真主,不要祈禱任何物。[19]當真主的僕人起來祈禱的時候,他們幾乎群起而攻之。[20]你說:「我只祈禱我的主,我不以任何物配他 清真寺,也稱禮拜寺,是伊斯蘭教信徒禮拜的地方,詞根為「拜倒」的意思,因為穆斯林禮拜時需要拜倒叩拜。 清真寺(Masjid)是伊斯蘭教建築群體的型製之一。是穆斯林舉行禮拜、穆斯林舉行宗教功課、舉辦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動的中心場所。亦稱禮拜寺。系阿拉伯語「Masjid」 (即叩拜之處)意譯。中國唐宋時期稱為「堂」、「禮堂」、「祀堂」、「禮拜堂」,元代以後稱「寺」、「回回堂」、「禮拜寺」,明代把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遂將「禮堂」等改稱「 清真寺」,沿用至今。中國西北地區回、東鄉、保安、撒拉等族穆斯林,至今仍沿襲原稱 「麥斯吉德」,或稱「哲馬爾提」(Jamat,即寺坊)。 伊斯蘭教初興時,未有專門禮拜的場所,只是選擇一潔凈之處供叩拜之用。622年9月,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遷徙麥地那時,在城東南3公裏處的庫巴,修建了第一座簡易的庫巴清真寺。到達麥地那後,才建造一座正式的清真寺,後稱「先知寺」。 中國的第一座清真寺是廣州懷聖寺,建於627年的唐朝。目前中國各地有四萬多座清真寺,其中兩萬五千座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都北京有七十座清真寺,臺灣有十一座清真寺,香港有五座清真寺,澳門只有一座清真寺。 瓷器 / 28cm x 6cm x 21cm

  • 諸天神將(朝元)Celestial Diviner Generals

    收藏地點|澳門吳慶雲道院 道教的天界神仙。 畫作 紙畫 / 282cm x 85.5cm 民國 廣東佛山 展品產地、國家 / 中國

  • 參與交流對話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Discourse

    收藏地點|巴哈伊教澳門總會 巴哈伊認為,交流對話是構建新社區和新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這些對話有正式和非正式的,不同規模的,及多樣形式的;其主要目的就是對社會關心的問題進行交流,增進瞭解和共識、提高人們的集體意識。在本世紀初,巴哈伊教澳門總會先後與國家宗教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及澳門和內地的高等院校舉辦了一系列有關「宗教、科學與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和諧社會」、「生態文明」等學術會議。此外,巴哈伊社區舉辦的「文藝創作營」也是代表性的活動之一,其目的是鼓勵青年們去探討他們關心的問題,如經濟生活與繁榮社會。 文獻 紙質 / 29cm x 21cm 2009年 出版地 / 澳門 展品產地、國家 / 中國

  • 馬禮遜來華二百周年紀念郵票 200 Years of Robert Morrison Arrival in China

    2005年7月,澳門基督教墳場被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無疑是因為馬禮遜牧師葬墓於此所致。故此,澳門郵政局於2007年9月28日發行「馬禮遜來華二百周年」紀念郵票,以紀念他來澳門二百周年對中西文化的貢獻。 郵票 紙 / 22cm x 12cm 出版地 / 澳門

  • 斗父(天上眾星之父)斗姆(天上眾星之母)The God of Big Dippers The Goddess of Big Dippers

    收藏地點|澳門吳慶雲道院 斗父、斗姆―龍漢祖劫周御國王天尊,為北斗眾星君之父,稱為斗父。昔龍漢之國王,名周御。王有玉妃,號曰紫光夫人(天后赤明元君),稱為斗姆。生九子, 其二長子是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其七幼子,是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及破軍七星。 畫作 紙畫 / 262cm x 85.5cm 民國 廣東佛山 展品產地、國家 / 中國

  • 書法 ― 傳達和平共融 Calligraphy for Peace and Unity

    收藏地點|巴哈伊教澳門總會 在有中華文化背景的巴哈伊社團裏,書法一種比較普及的藝術表達,這也成為了社團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傳播符號。這些書法作品皆以傳達和平共融為主題,摘選自巴哈伊經文等經典聖作。「和平、團結、和諧」是巴哈伊的核心教義之一,也和悠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文化精神一脈相承,其根本宗旨在於保障人類的福祉、促進人類的團結、培養人們之間的友愛精神,通過人們的不斷努力為世界不同層面的和平做出貢獻。 書法 紙質 / 29cm x 21cm 展品產地、國家 / 中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