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25, 2023
成長於⼀個交流共融的⼟地,細讀千⾥同風⼀詞,腦海中,⾃然形成⼤航海時代的軌 跡,因為海風令澳⾨的季節有更鮮明變化,亦因為海風將歷史的機緣從千⾥之外的⼤⻄洋吹來新世界的⽂化,四百多年過去,今天我們⽇常⽣活⽅式依舊滲透著南歐的情調,教區的鐘聲繼續回響在澳⾨的海旁。可是,千⾥之外吹來的⼜豈⽌是同⼀⽂化單⼀的屬性,佛教、回教和景教從絲綢之路向東傳播,道教從中原地區向四⽅延展,兩千多年來席捲亞歐洲⼤陸的宗教哲學,都以集⼤成的格局在澳⾨這⽚⼟地找到歸宿。那麼同風的風到底是描述⼤⾃然的氣流現象?⽂明交流的推⼿?還是在陳述宗教精神的風範?其實在策展團隊的梳理下,六⼤宗教的精神理念被歸類成四個主題融入我們⼈⽣中每⼀個進程,恬靜地在南灣舊法院向我們 ⼀⼀呈現。
星期⼆午後,我相約朋友到現場參觀,這是南灣舊法院從最後⼀次以展覽會場⾝份向市 ⺠開放,坦⽩講,舊法院的前⾨梯級令整個建築物與⾞⽔⾺⿓的歐華利前地產⽣起⼀個很明確的區塊過渡,令參觀者的思緒可以步步放緩,這是個⼈喜歡的⽂化場所佈局,會讓你瞬間和國家級數的陳列場所產⽣連結。展覽前⾔印製在雲彩的主題設計之上,藍⽩⾊的雲彩令主體觀感⾃在⽽平實,⾶⿃的剪影圖案可以令觀眾產⽣⾃我投射的空間,這⼀來牆⾝排列整齊的宗教⽂案,就更完滿呈獻在⼼靈之中。策展團隊由葉家褀先⽣帶領,在前⾔中向社會各界講述這次展覽活動的由來,多年前曾經在⽂咨會上,聽過在場專家發表達澳⾨城市具有宗教共融的特點,今⽇在多⽅努⼒之下同⼀展場,六宗教彼此展示相應聖物實為難得,意味深長。
和平共融 ;博愛奉獻;慈悲關懷;省悟⽣死。
如果將四個主題空間的命名並列在⼀齊導讀,琅琅上⼝的語⾔格式和⼼靈關懷會令⼈⼀不留神以為在念讀聖賢典故,其實環顧四週不難發現古、今、中、外四個維度在思考⽣命的存在,亦都剛好被這四個⽅⾯的關懷貫穿着。⽽作為⼀個喜歡美術的觀眾能夠被這種⼼靈關懷流進⾃⾝的情感,其中最關鍵的元素就係美。「和平共融」展場之中第⼀個映入眼簾的回教風格書法與天主教主題的聖⺟升天油畫,那是難得⼀⾒本地收藏的古典油畫技法的作品, 聖⺟⾯上的腮紅與她輕鬆優雅地⼒壓⾶⿓的動態,將動靜兩個元素描繪得極有戲劇性,⼗分超然,頭⼀展覽室已經為整個展覽的⽔平打下⼀個優質的基調,接著有基督教墳場教堂的模型佈景,⽽牆壁上向右延伸的是中式風格道教繪畫,當中⼀眼入魂的有表述道教教義的⽣死輪迴「天地⽔府萬靈神像」,畫中由上⾄下分別繪畫天道⼈道和⿁道之間嘅聯繫,判官、⽜頭⾺⾯、餓⿁、輪迴投胎等,⼩時候聽老⼈家說的故事都有細緻地描繪出來,近距離觀摩博物館級數的畫作,可⾒⾏雲流⽔的⼯筆勾畫著⽑⾻悚然的畫⾯,連結起童年時代老表們圍爐所說的⿁故事,⼼想這些千百年來流傳着的宗教儀式在畫師的細緻⼯藝下,全都在腦海中呼喚出來。⼼動之後才發現這不⽌是⼀次美學探索的活動,⽽是連結著我們體內⽣命基因的⽂化之旅。沿着四個主題館⼀直緩慢的向前參觀,每⼀個展館其實都有相當的陳列品級數,貼 ⾦佛像、彩繪聖像、千⼿觀⾳、各教禮儀⽤品、⽂獻典籍、神職⼈員服飾,畢竟能夠⼀次過觀賞比對各種宗教的聖物,這種體驗並非⽇常,⽽在澳⾨應該是絕無僅有吧,入館參觀的時間是展覽開幕禮之後的⾸個開放⽇,同⼀個時間參觀展覽的除了熱⼼的市⺠和遊客,我更留意到有各教的朋友當中包括⼀些僧侶和修女,由於佛教的服飾容易辨認,很快⾒到好遊客向僧⼈查詢現場展品來⿓去脈。就這樣我看到他們站在⻄⽅三聖前⾯彼此分享觀⾳⼤使的線上頌經頻道,⾝旁剛好擺放着回教掛氈、玫瑰堂⼤耶穌的模型。
在離開展覽現場,沉澱過思緒之後,我相信「千⾥」是指不同宗教信仰,「同風」則概括了彼此之間的交流、尊重和合作,以實現共同的⽬標和理念。時⾄今⽇,澳⾨各個宗教依舊發揮著其獨特的信仰和傳統,共同關注社會急速發展的所帶來的問題,體現本地多元共 融,能夠⾒到我們⽣活的社區能夠營造如斯畫⾯,我覺得很有價值。「和平共融 ;博愛奉獻;慈悲關懷;省悟⽣死。」策劃團隊極具睿智,利⽤宗教的共存理念滋養著世間對真、 善、美的追尋。東⽅拉斯維加斯、世界美食之都名稱不絕於耳,但數百年來,這⽚⼟地與靈性的⽣活其實相當有緣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