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六宗教當代藝術展下月6日開幕

(資料來源:大眾報)

October 16, 2025

由文化局與澳門六宗教聯合舉辦的「融光不語、和諧澳門」澳門六宗教當代藝術展,將於下月6日至12月5日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5時在假普濟禪院(觀音堂)普濟堂展出,展覽期間在週末日還將舉辦多場藝術分享會、工作坊,讓更多人欣賞和了解本澳藝術家的作品,同時促進宗教間的和諧與理解,提高澳門市民對於宗教的認識。


展覽由由澳門六宗教——佛教、天主教、道教、基督教、巴哈伊教及伊斯蘭教共同發起,特區政府文化發展基金提供資助,合辦單位今日下午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活動詳情。


佛教總會理事長釋心慧表示,最近幾年,澳門六宗教已舉辦過文物展和音樂會,今年在活動的形式上開展了新的探索和突破,首次以當代藝術展覽及工作坊活動的形式,推廣當代藝術和澳門藝術家。為了響應「融光不語、和諧澳門」的展覽主題,佛教總會特意選擇了國畫、漆畫、岩彩畫、數碼插畫、書法、篆刻、瓷器、沉香木雕、漢白玉雕九種類型的展品,這些作品從不同藝術流派中吸收精華,在當代藝術家的傳承和創新之下,成為澳門佛教藝術中一道獨特的光華,融入這場藝術盛會之中。


天主教文化協會副會長張子健表示,不論那個宗教,青年和教育皆是我們密切關注的議題。是次展覽特意邀請本地青年藝術家,透過書法、雕塑、葡式瓷磚畫,現代媒材等不同媒介,將宗教當中蘊含的價值呈現到我們眼前。而藉著展覽中「藝術工作坊」這個平台,這些被透過作品帶出來的意象也能一一被細訴,也能為本澳門青年藝術家一個與別不同的特別舞台。


道教協會會長吳炳鋕表示,從道教的視角而言,「和」是始終秉持的核心理念,「道法自然」「和而不同」的思想,與各宗教追求和平、包容、向善的精神高度契合。此次展覽中,道教也將帶來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展品與內容,既希望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道教文化中「尊道貴德、順應自然」的智慧,更期待與其他宗教通過展覽實現深度交流,讓不同信仰的光芒在此交匯,共同傳遞「多元共生、和諧共處」的正能量。他又期待一眾傳媒通過宣傳採訪,讓更多人知曉本次六宗教展覽的意義與亮點,吸引更多市民、遊客走進澳門觀音堂,感受多元宗教文化的獨特魅力,見證澳門宗教界攜手共進的良好風貌。


聖公會澳門傳道地區總幹事范錫強稱,藝術是一種語言,也是一種文化,讓人沉浸美學與其蘊藏的智慧之中,今年的「六宗教當代藝術展」不僅僅是一個展覽,更是一個「見證」。他邀請青年人用他們的才華與創意,將他們對信仰的理解、對生命的感悟化為藝術作品,亦盼望透過這些充滿生命力的作品,讓所有人知道,宗教不僅僅是禮儀與規條,更是豐盛的生命、活潑的文化與真實的體驗。


巴哈伊教澳門總會總會理事葉為澔希望表示,透過這次展覽,與參與者分享宗教團體始終以行動踐行的信念,展品中所蘊含的向善、融合之力,正是大家希望在社會激發的能量。宗教與科學相輔相成,就能推動文明進步。


伊斯蘭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長胡惠莉表示,為期一個月的文化盛宴,不僅展現澳門多元文化活力,更承載該會推動宗教互鑒、深化社區共融的使命。活動以「促進理解、深化對話」為主旨,圍繞慈悲、和平、共生三大議題,策劃18場主題工作坊及配套活動,旨在打破宗教與文化認知壁壘,推動不同背景群體增進共識。其間,六大宗教聯合推出的「藝術與澳門本土文化」展覽,將重點展出絲綢之路伊斯蘭文物與澳門宗教建築模型。這些展品既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見證,亦體現該會「傳承文化根脈、守護多元共生」的追求,讓觀眾感受澳門「中西文化交匯點」的獨特底蘊。


在踐行宗教關懷方面,該會將聯合各宗教團體在觀音堂輪值開展公益活動,涵蓋社區服務與開放展覽,把「慈悲為懷、服務社群」理念化為行動,同時亦將展出《古蘭經》長卷珍貴版本,以文化載體傳遞伊斯蘭文化「和平、友善、尊重」的精髓,助力大眾了解其深厚內涵。

bottom of page